专家讲坛

  • 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最新研究进展

    周高生;王小亭;刘大为;

    肺脏拥有全身最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最大面积的内皮,是脓毒症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急性肺损伤(ALI)可发生在脓毒症的早期阶段。肺脏作为重要的氧输送器官,与其它器官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脓毒症发生肺损伤后加重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增加患者死亡率。弥漫性肺血管内皮细胞(VEC)激活和/或功能障碍不仅引起脓毒症ALI,而且由于器官交互作用导致脑、肾、心脏等肺外器官的损伤,加剧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将VEC功能障碍与脓毒症ALI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2025年02期 v.8;No.3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砷中毒及治疗

    朱元州;

    胃肠道和呼吸道是人体接触砷的主要途径,砷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三个阶段。砷中毒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皮肤,诱导肿瘤发生,降低机体免疫力。本文将详细介绍砷中毒的各个方面,包括砷的理化特性及代谢,砷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等,加强人们对砷中毒危害的认识,为提高砷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v.8;No.30 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医学百科多媒体——胸心外科疾病诊疗新技术

  • David手术在主动脉根部病变中的应用

    刘朝兵;张松林;孙来龙;穆宝雪;晏明;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是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病变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最佳治疗方式,其中David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David手术是在进行解剖性主动脉根部重建的基础上,保留患者的主动脉瓣,并对其进行修复和重新植入。本研究采用人工血管外套主动脉根部行David手术,该术式通过调整主动脉瓣叶的对合情况,消除瓣膜的返流,其严密的缝合技术还可减少术后出血,避免产生终身抗凝和机械瓣膜相关并发症,保证持久的主动脉瓣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25年02期 v.8;No.3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改良“三明治”在根部受累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刘朝兵;张松林;孙来龙;穆宝雪;晏明;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凶险,手术风险大,后遗症及死亡率高。主动脉根部受累是外科处理的难点,针对受累主动脉根部,根部置换术是最彻底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操作复杂且止血困难。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动脉外膜内翻缝合以及“三明治”技术为代表的保留主动脉瓣根部成形术依然存在止血困难及窦部残留假腔的风险。本文介绍改良“三明治”技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受累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保留并重建主动脉窦和窦管交界主动脉瓣环结构及瓣叶运动,有利于消除主动脉窦部夹层,止血更容易,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025年02期 v.8;No.3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

  • 体外膈肌起搏器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巍;万晓蓉;吴苒苒;吴迪;张青;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呼吸机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重症肺炎且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是否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根据是否撤机成功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机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1.47±0.17)cm vs (1.34±0.15)cm]、膈肌增厚率[(38.64±6.37)%vs (29.68±5.61)%]及撤机成功率(88.00%vs 72.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7.14±5.24) d vs (21.92±4.85) d]、ICU住院时间[(19.80±5.55) d vs (24.24±5.88) d]及28天内死亡率(8.00%vs 24.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29,95%CI:1.018,1.25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OR=1.272,95%CI:1.097,1.406)、氧合指数(P/F)(OR=0.971,95%CI:0.949,0.994)、治疗前膈肌移动度(OR=0.002,95%CI:0.000,0.645)、治疗后膈肌移动度(OR=0.046,95%CI:0.006,0.340)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可以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年龄、APACHEⅡ评分、P/F、治疗前膈肌移动度及治疗后膈肌移动度是呼吸机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年02期 v.8;No.3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阶段式肺康复锻炼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会琴;李子锋;席祖洋;芦伟;杨晶晶;石巧云;丁倩倩;周晓静;

    目的:观察阶段式肺康复锻炼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康复速度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2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0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24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58例患儿纳入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式肺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VC%[(80.78±4.26)%vs (75.32±5.22)%]和FEV1/FVC[(93.65±5.26)%vs (81.21±5.12%)]均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3.79±0.97) d vs (6.05±1.27) d]、肺啰音消失时间[(4.35±1.29) d vs (7.28±1.29) d]、住院时间[(11.28±2.81) d vs (15.74±3.51) d]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93.67%vs 72.67%)(P<0.05)。结论:阶段式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8;No.30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宜昌地区4353例儿童及青少年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刘绍伟;罗俊;张庆勇;

    目的:探究宜昌地区儿童及青少年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并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4 353例儿童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病原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中的分布。结果:4 353例儿童及青少年中,3 224例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阳性率为74.06%。3~5岁儿童阳性率为79.57%,6~11岁儿童阳性率为73.29%,12~14岁青少年阳性率为54.62%,15~17岁青少年阳性率为55.43%。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阳性率分别为65.84%、66.27%、77.29%、77.14%。在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患者中,2 302例为单一病原体感染(71.40%),多种病原体感染率为28.60%。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人鼻病毒(HRV)、人类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结论:宜昌地区3~11岁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感染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其中以单一病原体感染为主,高发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MP、HRV、HMPV、RSV、Flu A。

    2025年02期 v.8;No.3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志伟;芦伟;周慧;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出生的VLBW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孕周<37周)144例,根据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n=56)和非BPD组(n=8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母乳喂养、网织红细胞计数、促甲状腺激素、停氧时间、开奶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创辅助通气(OR=5.809,95%CI:1.079,31.292),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OR=1.836,95%CI:1.399,2.408)为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增大(OR=0.277,95%CI:0.139,0.549)为VLBW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胎龄、有创辅助通气的AUC值分别为0.932、0.876和0.750。通过约登指数确定胎龄、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30.8周和20.5天。结论:有创辅助通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是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围产期应尽量延长早产儿孕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年02期 v.8;No.3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疗效分析

    陶虓嫣;刘怡菲;许晴雯;舒爱华;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BAL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记录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置入喉罩(LMA)成功(98.00%vs 86.00%)及置入LMA条件优占比(98.00%vs 84.00%)明显升高,停药后拔除LMA时间[(3.72±1.07) min vs (6.01±0.86) min]、停药后苏醒时间[(6.22±1.54) min vs (8.77±1.05) min]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13.05±4.23) min vs (16.04±4.01) min]均明显缩短(均P<0.05)。纤维支气管镜过声门(T_2)、术毕(T_3)时,观察组患儿丙二醛(MDA)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T_2、T_3时,观察组气道峰压(P_(peak))、气道平均压(P_(mean))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应用于小儿BAL,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氧化应激且降低气道压,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8;No.3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咯血的临床疗效

    曾茜妍;付志刚;

    目的:对比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c BACE)治疗肺癌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肺癌合并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DEB-BACE治疗的观察组(n=25)和接受c BACE治疗的对照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24 h咯血量等,评估两组患者肿瘤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EB-BACE与c BACE治疗咯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56.00%vs 27.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恶心呕吐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DEB-BACE可提高肺癌合并咯血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2025年02期 v.8;No.3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骨科疾病研究专题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学武;刘万军;宋碧晖;尧浩;寿康全;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44例患者,根据清创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VAC,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冲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保留成功率、伤口引流物细菌转阴时间、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及再次手术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保留内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vs 59.09%),观察组患者细菌培养转阴时间[(10.15±2.23) d vs(17.95±1.72) d]、伤口完全愈合时间[(17.31±2.69) d vs (29.41±5.42) d]及住院总时间[(23.86±7.67) d vs (33.77±9.65) d]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vs 77.27%)。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20 m L/h的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22.73%vs 63.64%)(均P<0.05)。结论:改良VAC可显著提高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效果,增加保留内固定装置的成功率,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再次手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8;No.3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辉福;吴飞;寿康全;张恒;杨华瑞;刘健;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7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TXA使用情况分为未使用TXA的常规组(n=27),静脉注射0.5 g TXA的低剂量组(n=40)和静脉注射2 g TXA的高剂量组(n=31)。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常规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静脉应用TXA可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及并发症,且高剂量TXA效果更佳。

    2025年02期 v.8;No.30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血清IL-17和MMP-13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邹亮;寿康全;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KOA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85分为预后不良组(n=25),Lysholm评分≥85分为预后良好组(n=61)。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IL-17、MMP-13水平,点二列相关系数分析血清指标与患者术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对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血清IL-17、MMP-13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7、MMP-13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均P<0.05)。术前血清IL-17、MMP-13与KOA患者术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术前血清IL-17、MMP-13单独和联合预测KOA患者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94和0.982。结论:术前血清IL-17、MMP-13水平与KOA患者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预后有关,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2期 v.8;No.30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雨端;阿不来提·艾则孜;努荣古丽·买买提;

    目的:探究影响新疆地区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3年7月—2024年4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绝经后T2DM患者159例,根据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OP组(n=57)与非OP组(n=10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VFA)升高(OR=1.139,95%CI:1.076,1.206)、总胆固醇(TC)升高(OR=4.456,95%CI:1.632,12.168)是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升高(OR=0.457,95%CI:0.314,0.666)、25-羟维生素D[25(OH)D]升高(OR=0.519,95%CI:0.393,0.686)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VFA与腰椎骨密度、总髋骨密度呈负相关(r<0,均P<0.05)。结论:VFA升高、TC升高是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升高及25(OH)D升高是其保护因素。上述4个指标对于预测OP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2025年02期 v.8;No.30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论著

  • 胃镜下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智;仝巧云;

    目的:评价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肝硬化EV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接受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HI)的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组(n=41),接受静脉曲张套扎+HI的为内镜下套扎术(EVL)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EIS组相比,EVL组患者术后1个月(2.04%vs 17.07%)和术后3个月(18.37%vs 39.02%)再出血率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97.96%vs 80.49%),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2.65%vs 7.32%)(均P<0.05)。结论:EVL联合HI可有效降低肝硬化EVB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再出血率,并提高治疗有效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025年02期 v.8;No.3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合并假性剥脱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擎;张海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合并假性剥脱综合征(PE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艾因迪夫拉省马库哈姆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102例,根据是否合并PES分为PES组(n=51)和非PES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非PES组相比,PES组患者术前散瞳后瞳孔直径>5 mm的比例较低(70.59%vs 90.20%)且术前1天眼压[(19.63±2.57)mm Hg vs (16.51±2.43)mm Hg]明显升高(均P<0.05)。与术前1天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眼压均显著下降,非PES组患者术后1周眼压[(15.14±2.09)mm Hg vs(15.98±1.59)mm Hg]及并发症发生率(0.00%vs 11.76%)明显低于PES组(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白内障合并PES患者眼压,且不影响视力预后,但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025年02期 v.8;No.3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子锋;常彩云;易文;席祖洋;

    目的:了解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5月31日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517例Ⅲ~Ⅳ级混合痔患者,按术后是否需要进行导尿分为尿潴留组(n=86)与非尿潴留组(n=431)。采用Lasso回归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11个特征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2.588,95%CI:1.526,4.389)、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5.254,95%CI:3.028,9.116)、手术当天补液量>700 m L(OR=2.207,95%CI:1.194,4.078)、脊髓麻醉(OR=4.058,95%CI:2.295,7.175)及术后疼痛>5分(OR=2.114,95%CI:1.115,4.010)为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校准曲线与Bootstrap内部验证后校准曲线均表明风险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当尿潴留发生阈值概率处于0%~95%时,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男性、BMI≥24 kg/m~2、手术当天补液量>700 m L、脊髓麻醉及术后疼痛>5分为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

    2025年02期 v.8;No.30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疗效分析

    李双;陈虹宇;邹娟;陈春;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TMP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7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择期行CABG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先行双侧TTMPB,再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锯胸骨后(T_2)观察组MAP[(77.00±6.36) mm Hg vs (81.74±4.66) mm Hg]、HR[(75.28±4.96)次/min vs85.23±5.73)次/min]及CVP[(6.96±2.01) cm H_2O vs (9.13±1.66) cm H_2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药物用量方面比较,观察组舒芬太尼、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侧TTMPB应用于CABG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更低。

    2025年02期 v.8;No.30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身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周安荔;覃朝玲;

    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R)法,选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遗传工具变量,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因果关系。方法:从Finn Gen数据库中选取与BMI和PIH相关的SNPs信息,采用双向MR分析BMI与PIH的因果联系,构建工具变量-暴露因素-结局变量MR分析模式。逆方差加权(IVW)为MR的主要分析方法,从而探索BMI和PIH的因果关系。结果:正向MR分析,IVW(OR=1.711,95%CI:1.508,1.941)效应评估发现BMI对PIH存在影响。MR-Egger法(OR=1.631,95%CI:1.184,2.246)、加权中位数法(OR=1.604,95%CI:1.351,1.905)、加权众数法(OR=1.743,95%CI:1.273,2.387)均发现BMI对PIH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运用留一法,结果具有稳定性。多效性结果显示,其截距与0极为接近,未检测到水平多效性(P=0.750)。反向MR分析显示,PIH与BMI之间不存在因果效应(P=0.264);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多效性分析结果未检测到水平多效性存在(P=0.232)。结论:BMI与PIH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MI升高可增加患PIH的风险。

    2025年02期 v.8;No.30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综述

  • 基于肠道菌群失调机制探讨“肠脑心轴”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彭景熠;高小娇;肖惠丹;刘林潇;全德森;杜京晏;田维毅;蔡琨;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脂质氧化,AS早期可观察到肠道菌群失衡。血管活性肠肽(VIP)作为一种胃肠道激素和神经肽,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显著降低A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肠道产生的代谢产物丁酸,具有维护肠道屏障和缓解炎症反应的作用。VIP和丁酸的作用途径与“肠脑心轴”、神经-免疫-心血管界面紧密相连,参与联系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疾病。手少阴心经等经络也阐释了“肠脑心轴”的中医理论基础。本研究将从AS中肠道菌群失衡的机制入手,深入探讨“肠脑心轴”的具体作用机制,旨在为AS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2025年02期 v.8;No.30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直肠磁敏感伪影在前列腺癌MRI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汪征;陆蓬;刘松;付成志;余松;余成新;

    直肠磁敏感伪影是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伪影类型,它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局部信号减弱或丢失,进而模糊了正常组织与病变区域的界限,对MRI图像的整体质量、阅片者的主观评价以及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的性能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消除直肠磁敏感伪影的干扰,以获取高质量的前列腺MRI图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系列临床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实践中,旨在减轻直肠磁敏感伪影对前列腺MRI图像质量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简要概述直肠磁敏感伪影的分布特点与形成机制,深入分析其对影像诊断的潜在影响,并详细介绍当前用于抵御直肠磁敏感伪影的临床策略,以提高前列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未来相关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8;No.30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巴楚医学》投稿须知

    <正>《巴楚医学》(CN 42-1899/R,ISSN 2096-6113)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承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医(药)学院师生等。本刊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西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设有医学百科多媒体、论著、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综述、专家讲坛等栏目。本刊对来稿要求如下:

    2025年02期 v.8;No.3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 下载本期数据